四川蓝星机械灾后重建纪实

来源: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时间:2010-05-19

  重生:一个靓丽的转身

  进入四川德阳高新区,紧邻德阳“东汽”的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西南化机)新基地映入眼帘,大气的厂门、现代化的建筑设施已经揭开她的神秘面纱。一排排蓝白相间、错落有致的厂房在春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厂区干道两旁的草坪里已经冒出新绿。车间里不时传来的金属敲击声震颤着耳鼓……她像一个羞羞答答的少女初长成,已经显露出她的美艳和青春活力。

  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很难相信,才经过10多个月的奋战,她就出落得这样“楚楚动人”。

  按照规划,德阳新基地总投资7.6亿元,规划用地600亩。一期工程340亩,主要建设640吨级重型容器、50吨级特种容器和2000至10000立方米大型球片压制等生产线。新增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新增320吨桥式起重机、数控落地镗铣床、回旋式整体包扎机、直线加速器等生产、检测设备397台套。工程将在今年6月建成投产,年产能预计达到10至12亿元。规划还预留有260亩土地作为二期合资合作发展用地。

  蓝星机械重建绝不是对过去简单的恢复和复制,而是紧跟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政策,瞄准中国化工装备的最前沿。“把蓝星机械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现代化化工装备基地”,蓝星机械领导人在理清思路后迅速作出决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紧紧围绕传统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紧扣“做强化工装备、开发核电容器、发展道岔产品、挺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开始布局建设新基地。

  感恩:用行动证明

  “5·12”地震发生后,公司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四面八方的关怀,特别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和装备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客户的无私援助。地震刚过,公司领导就动员广大职工,在困难面前,只有发奋图强、尽快地恢复生产,按期交货;尽快地规划重建,提升产能,适应和满足市场,才是对客户和社会大爱的真正感恩。我们损失了,决不能把损失再转嫁给客户,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因为市场从不相信眼泪,”这也是公司总经理张泽顺在震后的抗震救灾中经常提醒大家的一句话。

  为此,公司紧盯市场、调整结构,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重建。重新部署生产,做到抓大放小,有的放矢,保重大项目、保重点产品;理性规划重建,按现代化企业标准设计建设。在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下,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赞誉。

  5月16日,震后第4天,公司辅机车间就开始恢复生产东汽乐山多晶硅项目产品。

  6月9日,震后第一批产品——乐山多晶硅设备顺利出厂,同一天公司与青海盐湖集团签订了震后第一笔3000多万元的大订单。

  6月25日,国内最大的DN2400低压合成氨冷壁塔装车启运,它是四川省重点科研项目——四川眉山金象化工20万吨合成氨项目工程设备。

  2008年10月,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2008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2009年6月,德阳高新区新基地正式开工建设。

  从此基地的进度牵动着广大干部职工的心。从此公司总经理开始两个办公室,两头跑的办公。“我们一定分秒必争打赢这场硬仗!”张泽顺指着工程进度表胸有成竹地对建设者们说。

  2010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四。公司掀起了大战热潮,公司维修中心的工人们也开始进入新基地协助安装新设备。

  3月1日,公司一次性与中国化学工程公司第九建设工程公司签下了近6000万元的球罐大单合同。

  4月2日,公司又一举中标由我国自行研发设计的醋酸项目气化关键设备——气化炉的制造。

  4月7日,新基地首次接待外商客人——日本东丽株式会社项目投资考察团。

  4月16日,重容第一批重点产品落户到“新家”开始试生产。

  奋进:向着更高目标进军

  2010年新春伊始,公司传来捷报:实现了专利申报和标准编制的“零突破”;同时,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月,公司“尿素合成塔”和“道岔芯轨”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1至4月份,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12440万元,实现利润782万元。

  目前,重容生产线已基本完工,特容和球罐生产线钢结构已完工95%,设备基础已浇注完毕。办公楼、食堂、倒班宿舍等已进入全面装修阶段,完成了80%的装修工程量。重点设备C型800吨液压机、200mm卷板机、数控落地镗铣床等已安装就位,进入调试阶段。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公司将加快完成搬迁的历史重任,尽快实现全面投产,并将一如既往地秉承“西南化机品质,引领中国化工装备发展”的企业愿景,着力提升石化关键设备和重点产品的制造和研发能力。积极推进企业服务化经营,全力打造创新型企业。

  感恩奋进,浴火重生。公司力争在“十二五”末,把蓝星机械建设成为全国一流、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的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和合金钢铁路道岔制造基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行业前5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纪检监督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 常见问题
Copyright © 2005-2022 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京ICP1304607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65
中恒电国际信息技术与中国日报社联合设计制作
技术维护:中国化工数据中心 Email:56622999@cncic.qlyy120.com